荣耀传承:剑桥联足球俱乐部的悠久历史
坐落于历史名城剑桥,剑桥联足球俱乐部(Cambridge United F.C.)自1912年成立以来,在英格兰足坛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百年来,俱乐部经历了起起落落,但始终秉持着对足球的热爱和传承。
早年岁月
剑桥联足球俱乐部的前身是成立于1883年的剑桥大学足球俱乐部(Cambridge University A.F.C.)。1912年,俱乐部与另一支当地球队剑桥城足球俱乐部(Cambridge City F.C.)合并,并正式更名为剑桥联足球俱乐部。
早期的剑桥联在英格兰足球南部联赛中征战。1934年,俱乐部首次晋级足总杯第四轮,并以令人意外的比分击败了当时的头号种子阿森纳足球俱乐部(Arsenal F.C.)。这一胜利为剑桥联赢得了“足总杯杀手”的地。
总结
剑桥联足球俱乐部的百年历史是一段荣耀与传承的故事。从早年的足总杯杀手到乙级联赛的常客,再到非联赛的洗礼,俱乐部经历了无数的起伏与挑战。但无论何时,剑桥联始终保持着对足球的热爱和拼搏精神。
今天,剑桥联足球俱乐部仍然是一支充满活力的球队,拥有着忠实的球迷群体。俱乐部致力于培养年轻球员,为他们提供走向更大舞台的机会。剑桥联的球迷们也以他们的激情与支持而闻名,他们始终与球队风雨同舟。
剑桥联足球俱乐部的历史仍在书写中。随着新一代球员的不断涌现,俱乐部将在未来继续谱写属于自己的传奇篇章。
参考资料
Cambridge United F.C. - History
Cambridge United F.C. - Wikipedia
1970 FA Cup Final - Chelsea 2 Cambridge United 1
现代足球起源过程 详细的
现代足球起源地是在英国,是来源于12世纪前后他们和丹麦发生了一场战争,战争结束后英国人看到地上有丹麦士兵的人头,由于英国对丹麦士兵非常痛恨,便踢起了那人头。 到19世纪初叶,足球运动在当时欧洲及拉美一些国家特别是在资本主义的英国已经相当盛行。 直到1848年,足球运动的第一个文字形式的规则《剑桥规则》诞生了。 所谓的《剑桥规则》,即是在19世纪早期的英国伦敦,牛津和剑桥之间进行比赛时制定的一些规则。 当时每队有11个人进行比赛。 因为当时在学校里每套宿舍住有十个学生和一位教师,因此他们就每方11人进行宿舍与宿舍之间的比赛,现在的11人足球比赛就是从那时开始的。 1863年10月26日,英国足球协会在英伦召开了现代足球史上十分重要的会议。 比赛归程草拟出来,但有些条文却离今天的规则相距甚远。 比如当时有这样一条:当球从球门柱之间进入或在上面的空间越过,不论高度如何,只要不是被手扔、击、运进去的,都算赢一球。 那时球员的位置与阵形也不同于今天:每队一名守门员、一名后卫、一名前卫和八名前锋。 制定规则不久,阵形有所改变:一名守门员、两名后卫、三名前卫和五名前锋。 所以上场比赛的队员就是十一人了。 然而众多的资料表明,中国古代足球的出现比欧洲更早,历史更为悠久。 我国古代足球称为“蹴鞠”或“蹋鞠”, “蹴”和“蹋”都是踢的意思,“鞠”是球名。 “蹴鞠”一词最早记载在《史记匪涨亓写》里,汉代刘向《别录》和唐人颜师曾为《汉书·枚乘传》均有记载。 到了唐宋时期,“蹴鞠”活动已十分盛行 ,成为宫廷之中的高雅活动。 1958年7月,国际足联前任主席阿维兰热博士来中国时曾表示:足球起源于中国。 当然,由于封建社会的局限,中国古代的蹴鞠活动最终没有发展成为以“公平竞争”为原则的现代足球运动。 这个质的飞跃是在资本主义的英国完成的。 汉唐两代是中国古代足球发展最兴盛的时期,发展成直接对抗的竞赛。 到了唐朝(公元六一八至九○七年做渗),蹴鞠所用的皮球,由内填毛发改为由人用嘴吹气,同时用两个球门代替“鞠室”。 至宋代(公元九六○至一二七九年),蹴鞠更发展了双球门及单球门的竞赛,还有老胡咐称作齐云社或圆社的球会组织出现,而且所用皮球由人用嘴吹气,发展到用气筒打气,愈来愈接近现代足球。 汉代蹴鞠是训练士兵的手段,制定了较为完备的体制。 如专门设置了球场,规定为东西方向的长方形,两端各设六个对称的“鞠域”也称“鞠室”,各由一人把守。 场地四周设有围墙。 比赛分为两队,互有攻守,以踢进对方鞠室的次数决定胜负。 经过汉代的初步流行,唐宋时期蹴鞠活动达到高潮,甚至出现了按照场上位置分工的踢法。 唐代蹴鞠已有多种方式,有比赛巅球次数的“打鞠”,有场地中间挂网、类似网式足球的“白打”,有多人参与拼抢的“跃鞠”,还有了设立球门的比赛,这种方式每队有一定人数和固定位置,规定队员只能在自己的位置上踢,不能移动。 2004年初,国际足联确认足球起源于中国,“蹴鞠”是有史料记载的最早足球活动。 《战国策》和《史记》是最早记录蹴鞠的文献典籍,前者描述了23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齐国都城临淄(现山东临淄)流行蹴鞠活动,后者则记载,蹴鞠是当时训练士兵、考察兵将体格的方式(“蹹鞠,兵势也,所以练武士,知有材也”)世界最早的足球入选出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世界纪录。 “蹴鞠”一词,最早载于《史记·苏秦列传》,苏秦游说齐宣王时形容临淄: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竿、鼓瑟、蹋鞠者。 “蹋”即“蹴”,踢的意思。 “鞠”,球,即古代的足球。 汉代的《西京杂记》、《盐铁论》、《蹴鞠新书》、《刘向别录》中都有关于蹴鞠的记载。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蹴鞠之习依旧流行未衰。 唐代时,蹴鞠仍是一项很普遍的运动,杜甫有诗曰:“十年瞰鞠将雏远,万里秋千风俗同”。 但是,却有了很大的发展。 主要有三: (1)有了充气的球:《宋朝事实类苑》中载:“颜师古注霍去病芽域踢鞠云:‘鞠以皮为之,实以毛,蹴蹋而戏也。 ’颜谓鞠乃如此,至晚唐己不同矣。 ”徐坚《初学记》:“今蹴鞠曰戏毬。 古用毛纤结之,今用皮,以胞为里嘘气闭而蹴之。 ” (2)设立了球门:《文献通考》“蹴球盖始于唐,植两修竹,高数丈,络网于上,为门以度球;球二分左右朋,以角胜负,岂非时鞠之变欤?” (3)踢法多样:双球门踢法:唐人仲无颜《气球赋》中有侍纯记载。 单球门踢法:从《蹴鞠图谱》中可窥一斑。 无球门踢法:一人或几个人单独踢,称为打鞠;二人对踢叫白打;三人以上共踢称为场户,如三人场户、四人场户。 西汉时期的项处是第一个有记载的球迷,不过他的经历却很不幸。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记载:名医淳于意为项处看病,叫他不要过度劳累,但项处不听,仍然外出踢球,结果呕血身亡,这也使得项处成为了世界上有史可查的第一个狂热“球迷”。 南宋《武林旧事》曾列出了“筑球三十二人”竞赛时两队的名单与位置:“左军一十六人:球头张俊、跷球王怜、正挟朱选、头挟施泽、左竿网丁诠、右竿网张林、散立胡椿等;右军一十六人:球头李正、跷球朱珍、正挟朱选、副挟张宁、左竿网徐宾、右竿网王用、散立陈俊等”。 这恐怕是历史上的第一份足球“首发名单”了。 公元前307年,也就是战国时期,赵武灵王改革,推行“胡服骑射”,赵国人学会了骑马射箭。 赵王经常带着其亲信骑着马出城闲逛,好不威风。 一日,来到一树林,看到林中有野兔数只,国王金口一开,“抓活的”,遂兵分四路,合而逮之,不想惊吓之中,野兔横冲直窜,从马群的平缝中纷纷逃去,一无所获,众人摇头叹着。 一谋士突然眼前一亮,上前献计“大王,这种围堵很有趣,我们不妨用球代替兔子,不出宫门便可天天玩之。 ”“好主意”赵王大加赞赏“这件事就交给你全权负责”。 于是,足球运动便在中国诞生了。 但当时还属于骑在马上运动,称之为“蹴鞠”。 到了汉代,有了专供比赛的足球场,称之为“鞠城”,鞠城为长方形,两端各有6个鞠室,呈月洞形,互相对称,场地四周有围墙。 唐代是蹴鞠活动的昌盛时期,这一时期,不仅有了很大发展,而且足球运动开始对外出口,首先登陆的地方的英国。 蹴鞠本是作为一项完整的产品对外出口,便由于当时交通不发达,交通工具十分落后,经过数月的长途跋涉,蹴鞠在到达英国时,马匹已经累死,只剩下一个球了。 但就是这样一个球,英国仍视之为珍宝,只限为王室的专有活动,禁止民间享受这种娱乐活动。 11世纪,丹麦人入侵英格兰。 一天,英格兰人在挖战场时,偶然挖出了几个丹麦人的头骨。 想起丹麦人入侵的罪恶,这些英格兰人极为愤怒,他们抬脚狠狠的冲着骷髅头踢去,解愤之余,又颇觉有踢足球的乐趣。 于是,挖战场的英格兰人越来越多的参加了这个踢“球”的行列,一群小孩见了便也来踢,不过他们发现头骨踢起来脚痛,于是用牛膀胱吹气来代替它——这就是现代足球的诞生。 这种爱国行为打动了英国国王,为了奖励人民,英国国王下令王室足球对民间开放。 很快,足球运动在民间传播开来,成为流行的体育娱乐活动。 12世纪初,英国开始有了足球赛。 比赛是娱乐活动,一年两次,一般在两个城市之间举行。 主持人把球往空中一抛,比赛就算开始。 双方就会一捆而上,大叫大喊,又踢又抱,哪一方能将球踢进对方的闹市区,哪一方就算胜利。 如果球中途窜入居民屋里,运动员也就一窝蜂的冲进去乱打乱踢,常常把屋里的东西砸得稀巴烂,房主只好自叹倒霉。 路上行人碰到球滚来,就会遭受一场飞来的横祸。 因此在当时,球赛一来,人们就得躲避灾难,关门闭户,一直到球赛结束,才恢复正常。 这样的球赛遭到市民的强烈反对,英国政府便下了一道禁令:规定足球比赛要在空地上进行,进入闹市区者重罚,于是就出现了专门的足球场。 1863年10月26日,在伦敦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足球运动组织——英格兰足球协会,并统一了规则,现代足球运动正式确立。 中国古代把脚踢球叫“蹴鞠”。 早在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就有了蹴鞠游戏。 西汉时修建有“鞠城”,专供竞赛之用。 唐代是蹴鞠活动的昌盛时期,出现了用灌气的球代替了过去用毛发之物填充的球,称为“气毯”,并用球门代替了鞠室。 而在西方,公元10世纪以后,法国、意大利、英国等一些国家有了足球游戏。 到15世纪末有了“足球”之称,后逐渐发展成现代的足球运动。 1863年10月26日,英国人在伦敦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足球运动组织——英国足球协会,并统一了足球规则,人们称这一天为现代足球的诞生日。 这次制定的足球规则共14条,它是现今足球规则的基础。 从1900年的第2届奥运会开始,足球被列为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但它不允许职业运动员参加。 1904年5月21日,国际足联在巴黎成立。 1930年起,每4年举办一次世界足球锦标赛(又称世界杯足球赛),比赛取消了对职业运动员的限制。 从此,现代足球运动日益发展。 在中世纪的英国,足球以成为许多年轻人所热衷的一项活动。 他们在狭窄的街道上追逐皮球,经常将皮球踢到街边人家的窗子 上。 于是英国国王不得不下令禁止踢足球。 从12世纪到16世纪, 英国国王先后四次发布过“足球禁令”。 不过,由于足球运动的特殊魅力,禁令也未能使它夭折。 1835年,在英国谢菲尔德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足球俱乐部。 1863年,在英国又成立了第一个足球协会。 从此,有组织的、在一定规则约束下的足球运动开始从英国传遍欧洲,传遍世界。 在19世纪末,足球运动在西欧国家已相当普及。 在1896年第一届奥运会上,就将足球列为比赛项目之一,结果丹麦队以9:0 战胜希腊队,成为奥运会足球比赛的第一个冠军。 1904年,英国、法国、荷兰、比利时、西班牙、瑞典和瑞士七个国家的足球协会在法国成立了国际足球联合会,并推选法国人盖兰为第一任国际足联2010南非世界杯主席。
伦敦奥运拿什么影响一代人 日不落欲重树强国
从北京到伦敦四年前的北京奥运,似乎仍在眼前。 如今,舞台已转到伦敦。 那里将会演绎怎样的奥运激情?中美金牌大战将掀起多少风浪?刘翔、孙杨、李娜等“中国龙”、“中国凤”还将续写多少传奇?历史上,英国人曾两次在现代奥运面临危机时“挺身而出”。 如今,欧债危机的背景下徘徊不前的英国经济则热切期待奥运“反哺”。 7月27日,口号为“影响一代人”的伦敦奥运能否为凄风苦雨的世界经济带来一片明媚?让我们,走近英国,走近奥运。 伦敦“影响一代人”意味什么?对于英国人来说,如今再一次与奥运牵手,已不再是满足自身的奥运情结,也不老或屑去树立“日不落帝国”的形象和国威,他们更散含塌希望通过奥运来实现人文、经济和体育重回世界中心的雄心。 继1908年第4届奥运会、1948年第14届奥运会之后,2012年第30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第三次来到古老的伦敦。 如今,全世界都开始前瞻伦敦奥运。 人们好奇本届奥运会将有什么精彩看点,人们也在好奇伦敦奥运会的口号—— “影响一代人”——究竟意味着什么。 走出困境,变被动为主动6月5日,伦敦奥运会倒计时第50天,伦敦奥组委主席塞巴斯蒂安·科向世界宣称:伦敦已经准备好了,伦敦将信心十足地去迎接这次伟大的盛会。 与往届奥运会不同,总预算仅为93亿英镑的伦敦奥运会从一开始就面临资金不足的窘境,甚至一度还面临停办的危机。 然而,睿智的英国人没有退缩,反而在逆境中崛起,在困局中突围,伦敦变被动为主动,扭转了危机。 为此,英国和伦敦赢得赞誉。 两年前,发端于希腊的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开始由单一国家演变为整个欧元区危机,进而发展为制约并影响欧洲乃至全球经济复苏的一场“债务风暴”。 去年下半年,欧债危机出现了向法国、德国等欧元区核心国家蔓延的态势,严重阻碍了欧洲经济复苏的脚步。 英国没有使用欧元,欧债危机对其影响没有对德国、法国那么大,但是这场风暴还是给英国筹办奥运会带来了极大困难。 高消费、高福利是“长期的难题”,已经令英国经济举步维艰。 受长期低出生率、平均预期寿命延长和二战后生育潮人口大规模步入老龄等因素影响,从20世纪末开始,欧洲大多数国家的社会负担越来越重。 然而,即使经济不景气,社会压力大,欧洲的大多数公众却不愿改变高消费、高福利的格局,个别欧盟成员国政府不顾本国财政情况与经济实力,一味寻求与发达国家同等的高福利。 其中欠发达的希腊和爱尔兰较为突出。 2010年,希腊社会福利支出占GDP的比重为20.6%,而社会福利在政府总支出中的占比更是高达41.6%。 危机令伦敦奥运会两个主要基建工程——预算10亿英镑的奥运村和4亿英镑的媒体中心——开发商资金长时间无法到位。 为了节省开支,伦敦甚至取消了4座体育场馆的修建计划,而把赛事转移到现有场馆内进行。 其实,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的心中非常清楚伦敦面临的资金问题,他说:“我知道我们在北京的成功之后,步入了经济困难时期。 但奥运会以前也曾成功度过难关。 奥运会的历史告诉我们,只要下定决心和努力奋斗,就能战胜暂时的困难。 ”此前,伦敦曾经主办过两届奥运会,分别是现代奥运的初创期1908年和二战结束之后的1948年。 而时隔60多年后再次获得2012年的主办权,使伦敦一跃成为第一个三次举办奥运会的城市。 但说来也很偶然,前两次奥运会都是伦敦接了别人留下的摊子,1908年奥运会原本应该是在罗马举办的,当时意大利的维苏威火山突然爆发,引起一场巨大灾难,意大利政府无暇顾及奥运会,国际奥委会于是将奥运会授予伦敦举办。 而1948年的奥运会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各国百废待兴,正忙于恢复重建,英国奥委会于1945年10月向国际奥委会申请举办第14届奥运会,申办城市仅有伦敦一家,因此英国轻而易举地获得了主办权。 当年伦敦再次成为奥运会的“救世主”。 1948年的奥运会主办者囊中羞涩,连参赛运动员吃饭都要限量。 不过,让人佩服的是,那时的英国政府并没有打肿脸充胖子,而是想尽一切可能的办法,目的只有一个:在现有条件下尽可能办好奥运会。 英国人怎么也没料到,半个多世纪后,当他们第三次享受承办奥运会的荣耀时,居然又面临了始料不及的金融危机!据业内专家透露,原本英国政府预估约有7亿英镑私人资金注入奥运以及在伦敦以东斯特拉冲圆特福周围地区的改建工程。 但北京奥运会后,全球银行停止借贷,开发商资金吃紧,纳税人将不得不被动介入。 提供1.7万名选手、官员和裁判员入住预估耗资10亿英镑兴建的奥运村,一度成为最头痛的问题。 开发商希望在奥运结束后出售部分建筑收回一些投资。 负责2012年伦敦奥运基础建设的伦敦奥运筹建局,计划注资5亿英镑兴建奥运村与媒体中心,其余费用则由私营企业负责筹资。 面对一系列的困难和阻力,英国人没有退却,而是通过制定系列举措,坚定了决心——要举办一届“节俭”但“赚钱”的奥运。 从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以来,“盈利”已经成为各国争相申奥的重要原因之一,英国也不例外,他们在申办时就将奥运能够提升经济作为服众的理由。 受金融危机影响,英国2012年上半年经济将为负增长,失业人数将升至285万人。 英国政府更希望通过奥运振兴经济,首相卡梅伦下令额外支出4100万英镑投入奥运会的开闭幕式演出,面对民众的抱怨和反对,英国体育部长休·罗伯逊回应道:“之所以要再投资4100万英镑,并不是为了追赶北京奥运会,而是希望人们在离开后英国还想回到这里旅游,让我们的经济及旅游利益达到最大化。 ”在金融危机下办奥运难以做到皆大欢喜,但英国要办一届投资回报率最高、最体现可持续性奥运的目标从未动摇。 日前,首相卡梅伦自信地表示,奥运期间可能为英国增加10亿英镑的收入,而英国政府的任务就是将潜在的商机转化为现实。 旅游业是英国第五大产业,政府计划在奥运会期间推出增加法定假日等措施推动旅游业盈利。 而为了让英国零售业走出目前的困境,英国政府放宽伦敦奥运会期间商店周日开门经营的规定,现行法律规定英格兰的大型商场只能在星期天开门营业6小时,而从7月22日开始,商场将可以在奥运会和残奥会期间的8个星期日延长营业时间,据估计,仅此一项就能给各商家带来9000英镑的收益。 此外英国政府还想利用举办奥运为英国企业开拓市场,重点对象是中小企业。 英国投资贸易署的奥运遗产部常务董事科林斯向媒体透露,他们通过奥运推动经济主要通过两个途径。 一个是“英国企业俱乐部”,这是一个任何企业都可以免费加入的在线商业信息平台,奥运结束后依然使用。 另一个是将伦敦繁华地段的兰卡斯特大厦在奥运期间作为英国的“商业大使馆”,向来参加奥运的各国商界人士推广英国企业,据悉,奥运期间兰卡斯特大厦还将举办“中国商业日”。 科林斯还透露,英国政府在给企业搭建商业平台时,遵循花小钱办大事的原则,例如通过争取私营部门的赞助和合作,凡是在英国企业俱乐部注册的企业都可以在奥运期间免费使用伦敦市中心的一处高级活动场所,这给受金融危机影响的中小企业提供了不小的便利。 当然,英国政府的努力能取得多少实绩目前还是一个未知数,但正如塞巴斯蒂安·科所言:“奥运会不只是一个17天的活动,申办时我们承诺要对伦敦东区改造,而如今我们开发改造了其中的120公顷。 ”对于举办伦敦奥运会到底赔不赔钱,伦敦发展署业务支持及推广部总监罗贝德说道:“通过奥运重振伦敦这一世界商业之都、世界金融服务业之都,不能简单地用商业利益来衡量。 ”无论塞巴斯蒂安和罗贝德,其实向我们传递了同一个信息:英国举办奥运会更深远的目的是重返世界经济中心,其雄心之大令人刮目相看。 不过英国政府也不会放过眼前的利益,伦敦奥运会的门票已销售一空,开幕式的门票已经被炒到了9000英镑一张,仅奥运门票这一项收入就达到了伦敦奥运会预算的四分之一。 奥运会还没有开幕,不过这场盛会很可能成为英国提振经济的强心剂。 借助奥运,重树强国形象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工业革命从英国发起。 英国有许多科学发现和发明,如蒸汽机、喷气式发动机、青霉素、脱氧核糖核酸等等。 二百多年来,世界一流的各类大专院校也在英国发展起来。 而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的历史更为悠久,可追溯到12世纪时期。 不列颠王国曾经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但是经过两次世界大战,大英帝国已经失去昔日荣光。 即便如此,时至今日英国仍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世界强国,前些年国内生产总值一直稳居世界前五。 作为欧洲最大的金融中心,伦敦的金融市场吸引着世界各地的众多公司来此利用英国的商业契机。 由于近几年英镑贬值、金融危机等原因,英国GNP总量一度跌出前五,被法国超过。 这让自尊的英国人很是不爽。 因此,借助奥运会的东风,英国政府急需从各个方面提升世界强国的形象。 除了振兴经济外,英国还提出口号,要从政治、人文、体育甚至是饮食方面全面“影响一代人”。 现代奥运会的发源国是希腊,但提起现代体育的发源地,英国则是不折不扣的老大。 英国是现代足球的鼻祖,更是诸多小球运动项目的发祥地:网球、高尔夫球、乒乓球、羽毛球、台球、曲棍球、棒球、橄榄球、板球、马球等等……然而,让有些高傲的英国人“脸红”的是,尽管英国在众多体育项目上拥有璀璨的历史,是诸多现代体育项目的鼻祖,但与世界上其他体育强国、大国相比,他们发明创造的这些体育运动,很多自己都玩不转。 另外在一些文化领域英国的身影已处于边缘,这也已是不争的事实。 当世界上许多人津津乐道于好莱坞大片、日本动漫和韩剧时,还有多少人对披头士乐队和莎士比亚感兴趣,是一个不容乐观的问题。 面对严酷的现实,英国人摒弃了傲慢和偏见,希望通过再次举办奥运将英国的人文价值观输送到世界各地。 据英国媒体披露,英国政府在申办之初就制定过一份伦敦奥运的战略文件,其中就评估了举办奥运对英国形象和民族自信心的提升作用。 奥运口号“影响一代人”,还体现在英国政府推进“国家统一”的愿望。 英国前首相布朗曾发表过捍卫国家统一的讲话,而当时英国保守党领导人、也就是现任首相卡梅伦也发出过“在一起比分开更强大”的声音。 英格兰尽管是国际大赛的常客,但它代表的只是英格兰,只是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的一部分,而通过联合组队以英国的名义出战,意味着一个团结强大的英国出现在世人面前。 奥运和足球比赛背后的统一政治姿态,展现了英国进一步作为世界强国的形象。 不可否认,每个东道主都期待收获好成绩,家门口作战的英国无疑希望借此机会重返世界体育强国的位置,可光在自行车、皮划艇和帆船上夺金还欠缺说服力,足球作为集体项目金牌分量要更重一些,伦敦希望能找回昔日足球老大的感觉。 而英格兰队最近十年在国际大赛中的表现乏善可陈,如果以“大英联队”出战,就可以整合英国最强的足球资源,像弗莱彻、贝尔和拉姆塞都有机会出战,一旦在家门口拿到足球金牌,会对重新塑造英国的体育强国形象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以严格意义来说,奥运的历史上从未出现过真正的“英国队”。 而这次伦敦奥组委和英国首相都希望能联合组队,这将是奥运会上首次出现真正意义上的英国队。 目前,威尔士希望之星拉姆塞和贝尔再次表达了想代表英国参加伦敦奥运的愿望,看来英国所有人聚在一起为夺冠而努力的愿望是难以阻挡的。 这或许是伦敦奥运会“影响一代人”又一个极为成功、可载入史册的事件。 近几年来,英国政府还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借助奥运会,宣传英国,提升形象。 今年4月,在伦敦奥运倒计时100天之际,英国车手汉密尔顿在备战F1中国站之余与姚明一同出现在上海东方明珠号浦江游览船上,为伦敦奥运会“GREAT英国”的全球推广活动倾情助阵,希望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到来前,不仅向中国公众呈现一个富有生机的英国,也展示英国在创意与创新领域的优势。 英国大臣杰里米·亨特表示:“2012年对英国来说是令人激动的一年。 全世界的目光不仅会投向伦敦奥运会与残奥会,英国也会迎来女王登基钻石禧年庆典。 我们希望全世界都能与我们一同分享激动人心的时刻,这也是GREAT的真正含义及我们希望给中国带来的信息。 ”早在两年前英国政府就表示,在奥运会期间,他们会用实际行动证明,举办奥运会,不单单给全世界的体育精英创造一个争金夺银的舞台,还将给每一个来到伦敦的人提供一系列免费的具有英国人文气息的活动,英国文化会用一种不生硬的方式输送出去。 目前在英国,几乎所有的中小学都希望借奥运会东风,加强青少年体育教育。 北京师范大学汉语文化学院学生汪洋,作为志愿者曾前往英国斯托克波特自治市进行为期一年的汉语教学工作。 他告诉记者,伦敦运动氛围非常好,白天和晚上都可以看到跑步和骑山地车的人,即使是下雨,也有很多人在运动。 借助奥运会机会,英国人甚至还要为自己国家的“饮食”正名。 当年,在伦敦击败巴黎成功拿下2012年奥运会举办权后,时任法国总统希拉克就有些“调侃”也有些“不服”地表示:“奥运会为什么要到一个食物那么难吃的国家举行呢?”事实上,英国饮食的确不受欢迎,也难怪当年法国总统如此揶揄,英国人无法反驳,时任英国首相布莱尔似乎也“默认”了。 如今,在伦敦奥运会临近之时,英国人开始为英国菜正名,他们盛情邀请很多国家的著名餐馆来伦敦“短暂开业”,为此还推出了临时性质的餐饮执照。 除此之外,英国还将借助奥运会重振英国旅游业的发展。 据英国旅游局预计,2012年英国将接待3000人次游客,这将给伦敦带来高达160亿英镑的旅游收入和25万个全职工作岗位;在奥运之后5年,奥运遗产将继续提振旅游业,预计游客数量将增加110万人次,带来7亿英镑的收入增长。 事实证明,试图“影响一代人”的伦敦奥运会,正在向他们的既定目标迈进。 对于已经主办过两届、已经在办第三届奥运会的英国人来说,如今当他们再一次与奥运牵手,已不再是满足自身的奥运情结,也不屑去树立“日不落帝国”的形象和国威,他们更希望通过奥运来实现人文、经济和体育重回世界中心的雄心,无论是极力推广英国人文理念、联合组建意义深远的英国国奥队,还是增加开幕式和奥运安保的预算,都体现出主办方为了将“影响一代人”的目标转化为现实的强大决心。 还有50天,让我们的目光齐聚伦敦碗。
外国足球的来历有什么故事的。
英格兰是现代足球的起源地,也是现代足球得以发展的摇篮。 关于现代足球起源和发展,有过许多类似考古学的调查,因为这都是距今两百年前的事了。 调查者中不乏好大喜功者,也有被狭隘的民族主义蒙蔽判断力者,于是关于“现代足球起源于十三世纪”的说法,始终在英国流传。 这种说法,不过是笑话而已,在那个时代,的确也有过一种古老的足球:在英格兰东南沿海地区,两个邻近的乡村,会每年聚会一次,两村老少妇孺在旷野上追逐一只球来争夺本村的荣誉,但这不是现代足球。 真正的起源,和这项运动所需要的政治、经济和人文的时代背景息息相关。 到十九世纪初,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英国,经济上进入了大生产时代,大量农村失业人口进入城市,城市迅速扩大,同时影响力阔及全球的英国贸易,也催生了一个能以很高效率在全球范围内传递资讯的信息网。 就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一些伦敦周边贵族私立学校的孩子们,开始在课余时间进行足球游戏。 学校十分鼓励学生们参与团队体育运动,为的是强健其体魄,也为了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 此时的足球运动根本没有什么规则可言,手抱脚踢,大家在阴雨下泥地里奔突暴走,展现着青春的力量。 孩子们从这些学校毕业后,大部分都直接进入牛剑(Oxbridge,牛津和剑桥)深造,于是两所最高学府里,文明的未来社会栋梁们,也在课余时间用这种野蛮的游戏来享受生活中的另一面。 足球对他们来说是和平时期的战争,是展示雄性魅力的游戏。 在那个日新月异的时代里,任何新奇事物都会激起广泛关注,何况这项运动诞生于牛剑。 现代足球可谓从校园诞生,在工矿得到发展,从一个贵族青少年的业余游戏,变成劳工阶层的闲暇娱乐。 到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在伯明翰、曼彻斯特和谢菲尔德等工业基地城市里,成百上千的工人们开始了他们的足球游戏。 原本的意图,有的是想在冬季工休时对抗英格兰阴寒的天气,有的是想以此暂时从极度压抑的工作环境中得到山链唯解脱。 最终获得最大利益的却是这项运动本身。 足球像野火一样,席卷英格兰的所有工业城市,迅速波及北部的苏格兰、西南的威尔士,以及临近的爱尔兰。 这时,牵涉到足球生死存亡的第一个大考验出现了:该按照什么规则来玩这个游戏?在牛剑校园里,足球可以手抱脚踢,球员彼此间可以发生强烈的肌体冲撞,而游戏的场地也没有什么限制,只要是一块平地就行。 但是当这项运动越来越普及,不仅参与者自得其乐,旁观者也如临其境时,规则的重要性便凸现了出来。 尤其是在不同学校、不同地区球队之间的自发比赛里,由于大家平时玩耍的规则不同,于是比赛就失去了公平竞技的基础,而英国人最重视的美德之一,便是费尔泼赖(Fair Play)。 能解决这个难题的,当然不是在煤矿里终年不见天日的矿工,也不是在曼彻斯特纺织唤枯厂里埋头于震耳欲聋机器声中的纺纱工。 1848年,剑桥的足球爱好者们推出了一个“剑桥足球法典”,对于现代足球的基本游戏规则,做了一个初浅的界定。 法典中最重要的部分,便是把现代足球和橄榄球进行了区分:用脚踢的是足球,手脚并用的是橄榄球。 此后百余年来,直到今日,竞赛足球的规则还在不断地被修改,但是作为一项高度组织化的团队运动,剑桥法典给现代足球指出了一条明路。 规则确定后,颇有些纲举目张的作用,足球运动发展得就更迅速了,特别是在人口密度极大又缺乏其它娱乐方式的大型新兴工业城市。 在曼彻斯特、谢菲尔德、伯明翰、纽卡斯尔、格拉斯哥、利物浦和伦敦这些地区,城市人口猛然暴涨,人们之间缺乏交流,也缺少能促进社区交流的社交形式,于是一场足球赛,特别是一场能代表社团之间、厂矿之间或学校之间荣誉和友谊的足球赛,便往往是千百人聚会社交的好机会。 人以类聚,顺其自然地,因足球而结缘的足球俱乐部便出现了。 1855年,世界上第一个足球俱乐部,谢菲尔德足球俱乐部组成,此后各种足球俱乐部在各地纷纷出现。 由于谢菲尔德足球俱乐部在二逗培次大战之后消亡,现存最古老的足球俱乐部是1862年成立的诺茨郡(现英乙),虽然该俱乐部联赛成绩平平,却培养了许多球星,最近一位便是15岁便闻名英伦的杰梅因·彭南特,阿森纳主帅旺热以200万英镑买走这位16岁的中场天才,至今仍是英国18岁以下球员的转会纪录。 其它一些老牌俱乐部还包括:诞生于1863年的斯托克城(现英甲)、1865年组建、曾两夺欧洲冠军杯的诺丁汉森林(现英甲)、1866年成立的切斯特菲尔德(现英乙)和1867年成立的谢菲尔德星期三队(现英乙)。 足球俱乐部的数量越来越多,彼此之间的友谊赛也就越来越多,由于这些俱乐部组成的背景或者是同一地区、同一行业或同一宗教社区,因此友谊赛也有着不同地区、行业的支持者,争夺的往往是本地区、本社群的荣耀,这就使观众对这项本就十分刺激的运动更加向往。 即便比赛持续增多,可是足球没有一个统一的管理者,比赛没有规律性,仍然无法满足观众饥渴的需求。 于是一些俱乐部之间开始组织一个统一协调的机构,1863年,世界上最古老的足球管理机构:英格兰足球总会(Football Association)成立。 英足总成立之初,加盟的俱乐部只有8家,并没有什么全国性的影响,直到足总开始系统组织比赛,尤其在1872年举办英格兰足总挑战(F A Challenge Cup)杯比赛时,足总才声名远播,这项赛事便是今天的足总杯,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足球赛事。 1872年参加首届足总杯的只有15支球队,决赛中博尔顿队1比0小胜皇家工程师队夺冠,成为现代足球历史上的第一支冠军球队。 在足总杯早期,这项赛事影响力并不是十分大,博尔顿在前7届足总杯5次夺冠。 到了二十一世纪,每年参加足总杯的球队都在600支以上。 足总杯的强大魅力和巨大悬念,仍然无法满足英国人对足球的狂热,于是一种终年进行的足球联赛有了市场需求,足总的组织作用到此时有了更大的用处。 1888年,7家俱乐部在伦敦开会,商讨足球联赛方案,很快他们就拟订了方案。 参加这种全国性足球联赛的俱乐部,大多来自英格兰中部和北部的工业基地,这也体现了当时英国足球作为劳工阶层运动的特性。 1888—1889赛季是英格兰甲级联赛的处子赛季,普莱斯顿俱乐部以整个赛季不败的成绩夺取了联赛和足总杯双料冠军,不过当时联赛参赛队只有12支。 到1892年,由于众多俱乐部的存在,而且甲级联赛无法覆盖英格兰大部分地区,英足总又在甲级联赛之下补建一个乙级联赛。 1920年,丙级联赛出现,1958年,丁级联赛建立,至此英格兰足球的四级联赛体系已经十分完整。 另一场革命发生于九十年代初,其标志是英超的出现。 从俱乐部成绩和升降级关系来看,英超和以前的英甲相同,实际上英超是英国社会剧烈转型的必然结果,它有一个重要特征:即社会的高度商业化。 英超的诞生,跟一些英格兰足球豪门不满于跟弱小俱乐部平均分配商业收入相关,他们需要一个更完善的体制,来尽可能地挖掘俱乐部商业潜力,扩大俱乐部品牌的全球影响力,因此英超是英国足球史上一个划时代的产物,也是目前世界各国足球联赛中商业化程度最高者。 还有两项杯赛为英格兰足球的组成部分。 1908年,慈善盾杯成为了每个赛季之前的开场戏。 最开始的慈善盾杯是足总组织的邀请赛,旨在让各球队在热身的同时,将比赛收入捐给社会慈善组织。 后来这项赛事变成了前一赛季联赛冠军和杯赛冠军在新赛季开始前的一次较量。 2003年,这项赛事更名为社区盾。 1960年,英足总又创办了联赛杯。 此项杯赛和足总杯的区别在于,它只准许在英格兰四级职业联赛中的92个俱乐部参赛,获胜者将得到下赛季欧洲联盟杯的参赛资格。 从一张地图上,很难分析清楚现代足球从起源发展至今,在英国两百年来留下的种种痕迹,不过从英格兰足球地图上,我们至少可以看到英国足球发展的时代背景,以及英格兰足球重镇的分布形态。 英国现在的92个职业足球俱乐部,大部分分布在工业革命时期的新兴工业城市及周边地区,差不多每一个当时的工业重地,都有一个甚至更多的驰名久远的足球俱乐部:曼彻斯特有曼城、曼联,利物浦有利物浦、埃弗顿,谢菲尔德有谢菲尔德星期三和谢菲尔德联队,伯明翰有伯明翰和阿斯顿维拉,纽卡斯尔有纽卡斯尔联队和桑德兰队,南安普顿有南安普敦队和普茨矛斯队。 伦敦因为其首都的特殊地位,拥有的职业俱乐部亦为英伦之最,城中许多著名俱乐部,也和工业革命有关:阿森纳本是泰晤士河南岸军工厂沃尔维起的工人俱乐部,最初由诺丁汉森林队的两个球员组建而成;切尔西是伦敦南部的工人俱乐部,西汉姆联和米尔沃尔亦同。 这种现代工业催生现代足球俱乐部的现象,在英格兰之外也处处可见,例如工业重地格拉斯哥有流浪者和凯尔特人双雄,威尔士的卡迪夫,甚至还有英国人在海外传播足球过程中建立的许多俱乐部。 足球俱乐部的分布,从足球地图上可以得出清晰的结果:主要集中于英格兰中部和西北部这两个传统工业地区,围绕着伯明翰和曼彻斯特两个中心城市。 此外伦敦和纽卡斯尔一南一北两个城市周边,也有不少足球俱乐部,可这两个地区的足球文化和足球传统,就不如中部和西北部那样集中和丰富了。 呵呵,等了半天,这里太长了,先提交了才能再修改说话,如果你真的很感兴趣这些故事的话,推荐你去看颜强《英格兰足球地理》,很不错的一本书,希望对你有帮助。 上面的这个就是里面的第一篇《英格兰足球地图解读》。 呵呵……